工商社論「論當前經濟本質的危機─疫病的起頭,全球化的盡頭」談到台灣貿易依存度將近六成,若當一切退回貿易自由化之前的情境,台灣會受害最深!經濟日報社論「這一疫看見全球化的命運共同體」則談到:
1.武漢汽車行業匯集了美、日、法、英、中五大車系,相關企業600餘家,全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1.3萬餘家;武漢按下了「暫停鏈」,全中國全世界的汽車行業都慌了。
2.鄭州富士康供應iPhone總產量60%以上,富士康「難產」,iPhone全球供應鏈就會斷鏈。
3.製造業之外,農業災情也很嚴重,因為中國不但是全球最大工廠,也是全球第二大市場。不久前,紐西蘭把剛抓到的100噸活龍蝦全倒回了海裡,因已無處可冷凍囤積
4.智利的櫻桃等水果堆積如山,全部低價賠本大甩賣。這些都是中國的消費者因供應鏈斷裂,暫停了一個月消費的結果。
5.中國遊客被關在家裡,各國的航空公司、郵輪、酒店、餐館、旅行社都得度小月,度不過就關門。這也是為什麼貨幣及財政政策不是重點,真正的關鍵是在復工復產,以及在這一段期間內,盡一切可能去紓困那些受困企業。
6.在疫情獲得初步控制之後,中國大陸已開始對日本、韓國、伊朗、義大利提供醫療物品及醫療專家支援,這也相當於是回報一些援助過中國的友好國家。
7.一場新冠肺炎疫情,充分地折射出全球化大形勢下「人類命運共同體」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。

綜合來看,中國大陸與日本、韓國、伊朗、義大利可以成為「人類命運共同體」,但顯然與美國及台灣絕對不是中國大陸「那邊」的「人類命運共同體」!

因為中國外交部官員指控美國才是疫情源頭,台灣則痛恨大陸到極點!

我的看法是,台灣可以藉著每週提供美國十萬片口罩做為起點,開始大開發口罩產業鏈,就算要斷光跟大陸經貿來往,也可以靠賣口罩給美國人餬口,當美國大兵知道他們鄉親的口罩是台灣人做的,就更願意保衛台灣了!

此計大妙,讚!

Blackjack 2020/3/20

中國外交部指美軍帶新冠病毒進武漢

工商社論》論當前經濟本質的危機─疫病的起頭,全球化的盡頭
04:092020/03/20 工商時報
主筆室

隨著疫情升溫,全球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逾萬,繼武漢封城之後,義、西、法、美等多國的邊境管制愈趨嚴厲,封城的封城,鎖國的鎖國,期以減緩新冠病毒擴散,然而即或如此,疫情依舊猛烈,兩周來全球確診人數已倍增至逾20萬人。

這一波疫情發生之初,大家都以17年前非典肺炎(SARS)的經驗模擬,當年全球確診不及1萬人,因此傾向樂觀,預測機構下修經濟成長也僅止於蜻蜓點水。詎料,近月以來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竟由數百人而至逾萬人,增速著實驚人,面對這個局面,封城、減少交流、甚至禁止往來也就成為各國自保的必要手段。

疫情與經濟的關聯是多面的,除了恐慌而至市場信心潰散,從而股市大跌、匯率震盪、油價崩跌之外,也使得全球化生產供應鏈為之中斷,因應生產、消費及投資所需的貿易也隨之萎縮,不僅商品貿易下滑,由於邊境管制趨嚴,觀光、運輸、金融等服務貿易受創更深,兩相循環,終至如今全球慘澹的局面。

全球經濟自1990年以來突飛猛進,正是受惠於全球化,而全球化又是拜貿易自由化之賜,全球化之重要於此可知,反之,失去全球化的可怕亦於此可知。貿易自由化係世貿組織(WTO/GATT)歷半個世紀,逾百個國家,經八個回合談判所促成,歷次談判讓各國市場由封閉而開放,由貨品自由化而擴至農業、服務業,全球平均關稅稅率由二戰後高達40%降至如今3%,當然,個別商品如今仍存在高稅率問題,惟大致說來,這些年自由貿易所促成的全球化,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的最重要動能。

1996年WTO秘書長盧吉洛(Renato Ruggiero)說:「過去六年全球貿易成長率是全球經濟成長率的3倍,自由貿易正快速推動全球經濟成長。」他說的沒錯,依據國際貨幣基金(IMF)估計,即使納入服務貿易,整個1990年代全球貿易量成長率仍然是全球經濟成長率的2.2倍,貿易自由化、全球化可謂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。以這個思維來看,隨著近期各國陸續宣布嚴厲的邊境管制,封城的城,鎖國的鎖國,各國旅客不復往來,分布在各國的生產供應鏈不復聯結,各國只能仰賴內需,昔日推升經濟成長的動能形同消失,而這等於是把世界推回二戰甫結束的1950年代,如此全球經濟豈有不蕭條之理?

過去兩年川普不遺餘力的反全球化,或以國安為理由、或以公平貿易為理由,連年加徵關稅,確實惱人,惟川普一人之力畢竟有限,小打小鬧,全球經濟還不至陷入衰退,惟這次新冠病毒則不然,其雖不意於反全球化,但所造成的反全球化效應,卻千百倍於川普,這由如今各國封城、鎖國等嚴厲的邊境管制即可明白。

川普花三年沒辦到的事,新冠病毒一個月就辦成了,這也可以讓川普見識一下,反思一下全球化譜下休止符的美國處境、全球處境。然而,當一切退回貿易自由化之前的情境,哪些國家受創最深?很明顯的,內需市場小,貿易依存度高的國家受害最大,不幸的是,台灣正是貿易依存度高,內需市場小的國家。

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的資料,台灣這些年貿易依存度將近六成,這個比重遠高於韓國(36%)、日本(14%)、中國大陸(18%)及美國(7%),這意味著國際景氣有什麼風吹草動,台灣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,相對的,日本、大陸及美國這些人口逾億的國家,雖也會因為疫情而受驚嚇,但受惠於內需市場的穩定力量,所受衝擊明顯較低。

川普反全球化未竟之志,新冠病毒替他完成了,看似諷刺,卻也是事實,這麼說來,疫病的起頭,恰恰讓全球化走向盡頭,人類花半世紀完成的八次多邊回合談判、數百個自由貿易協定,須臾之間灰飛煙滅,相較於大自然的力量,市場的力量也得屈膝,人類在上帝面前實在微不足道。

看看一個月來美股已跌掉9,000點,過去一週更熔斷三次,各國股市哀鴻遍野。讓大家憂心的除了疫情,更是隱於疫情背後的市場,低迷的貿易,停滯的生產,蕭條的消費,讓投資信心及消費信心跌入深淵,連美國用盡貨幣政策降息四碼亦無力回天,可見大自然的力量多麼令人生畏。

我們肯定政府近來在防疫上的表現,但防疫的成功並不代表經濟的成功,更不代表景氣不會蕭條,消費不會萎縮,股市不會動盪,因為這一切不取決於我們,而是取決於大環境,當貿易環境退回1950年代,則全球比較利益的分布,經濟成長的法則,總體資源的分配都將改寫,台灣的優勢版圖也會位移。

我們深切期盼本次疫情如同當年的SARS,於夏天逐漸消退,這麼一來,隨著自由貿易歸位,台灣經濟自可漸次復甦,傷害也可降至最低。然而,能否如此幸運,沒人說的準,執政當局必須做最壞的打算,就這一波疫情所牽動的全球化巨變,台灣優勢版圖的位移,多加思考才是。

經濟日報社論/這一疫 看見全球化的命運共同體
2020-03-19 00:50 經濟日報 / 經濟日報社論

新冠肺炎疫情在首發地中國大陸的形勢似乎已獲得初步控制,但在中國之外,從亞洲、中東到歐洲、美洲則方興未艾,頗有燎原之勢。

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日前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說,事發之初,「中國採取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嚴苛措施,給我們爭取了時間。但我並不認為,我們牢牢地抓住了這個機會,充分利用了這段時間。」坎貝爾的話,當然是指中國大陸以極嚴厲且徹底的方式進行封市、封省、封村、封路,盡其所能控制疫情,阻絕擴散。

與此同時,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包括義大利、俄羅斯等,斷然叫停了與中國之間的大量人員與貨物往來,不少國家不是冷眼旁觀、隔岸觀火,就是冷嘲熱諷,落井下石。其實這也就是坎貝爾感到遺憾與痛心的,許多國家沒有牢牢抓住機會,做好必要的預防準備。

中國政府做法雖然嚴苛,但目的是想方設法把病毒控制在每一個個別地區,阻絕擴散;中國的對策,不僅對中國自己好,也對所有國家好。當然,這樣做,在生產、消費、流通等經濟方面得付出昂貴代價,但顯然別無選擇。

從本質上看,2020這次疫情危機與以往歷次金融、經濟危機存在根本的不同。1997的東亞金融風暴與2008年的世紀金融海嘯,都是源起於一個原本巨大泡沫的破滅,泡沫破滅之後,需求被打回原形,急遽萎縮的需求又引發了後續的金融危機,調整的過程痛苦且漫長。但總的來講,問題只在需求面,各國及全球的供給結構並無太大破壞。

這一次疫情危機不同,問題全在供給面。全球的供給結構大範圍地在國與國之間、省(州)與省(州)之間、市與市之間、村與村之間,被人為強制地切斷。可以說全球的供給結構正遭遇著全面性、系統性地破壞,此等情況,世所罕見。

問題既然集中在供給面而非需求面,所以美國聯準會(Fed)出其不意地大幅降息救市,資本市場並未出現積極回應。因為無論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,都是屬於「總需求管理政策」,針對的都是總需求。總需求偏低時,政策擴張;總需求偏高時,政策緊縮。應該說,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都是頭痛醫腳,並未能對症下藥。

相形之下,中國大陸是在疫情獲得初步控制後,即盡最大努力推動復工復產,與時間競賽,把供應鏈的破壞降到最低程度,盡可能維繫住所有困難企業的生存機會。若非如此,不僅中國、甚至全球的經濟都將蒙受難以承受的打擊。

隨手舉一些媒體的報導。武漢汽車行業匯集了美、日、法、英、中五大車系,相關企業600餘家,全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1.3萬餘家;武漢按下了「暫停鏈」,全中國全世界的汽車行業都慌了。手機是另一個例子,鄭州富士康供應iPhone總產量60%以上,富士康「難產」,iPhone全球供應鏈就會斷鏈。

製造業之外,農業災情也很嚴重,因為中國不但是全球最大工廠,也是全球第二大市場。不久前,紐西蘭把剛抓到的100噸活龍蝦全倒回了海裡,因已無處可冷凍囤積;智利的櫻桃等水果堆積如山,全部低價賠本大甩賣。這些都是中國的消費者因供應鏈斷裂,暫停了一個月消費的結果。

當然工業、農業之外,服務業也未能倖免。中國遊客被關在家裡,各國的航空公司、郵輪、酒店、餐館、旅行社都得度小月,度不過就關門。這也是為什麼貨幣及財政政策不是重點,真正的關鍵是在復工復產,以及在這一段期間內,盡一切可能去紓困那些受困企業。

據報導,在疫情獲得初步控制之後,中國大陸已開始對日本、韓國、伊朗、義大利提供醫療物品及醫療專家支援,這也相當於是回報一些援助過中國的友好國家。一場新冠肺炎疫情,充分地折射出全球化大形勢下「人類命運共同體」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。